52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笔趣阁 > 明统天下 > 第三十七章 战争阴云

第三十七章 战争阴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呵呵,你也不错啊。以后也是营长了。”谢宣说道。

“还有林大哥呢,以后林大哥也是营长了,并且还是亲兵营长呢。真羡慕你们俩。”。不过牛城仍然很开心。

一起走在回去的路上,林清平心里并不像谢宣和牛城那样开心,“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林清平对自己说道。

现在神机营的改制已经完成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征兵了。朱厚照已经向孝宗申请了一万五千人的铁血军名额。现在的神机铁血军只有五千人,离一万五千人得名额还差的远呢。神机营整编完之后的第二天朱厚照就像众人宣布了扩军的命令。现在铁血军只有五千人,要达到要求还要在招收一万人。

和马成几人商量好征兵的要求之后,朱厚照便把具体的操作交到了马成的手里。接到征兵的命令马成还是很开心的。自己现在也是一个师长了,但是实际上和一个旅长没有什么区别,神机营就那么多人刚好够一个旅,人不够空有个师长的职务也是白搭。

而朱厚照此时在干嘛呢?铁血军的军坊里看着手中的火枪,朱厚照激动地接连亲吻了好几下手中的火枪才抑制住激动的心。这是一把火绳枪,从它的造型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长长的枪身在大体上和现代的火枪基本相同,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可以燃烧的火绳。火绳枪,终于有了火绳枪。中国人终于造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绳枪,朱厚照几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了。

“好,很好。吴大、孙域你们两个没有让我失望,竟然提前造出了火枪。大功于铁血军,更大功于国家。”本来按照计划朱厚照给出图纸之后军匠们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造出火绳枪,没想到现在竟然只用了三个月就造了出来。

孙域说道:“这都是殿下的功劳,如果没有殿下给的图纸我们也不能造的出来火枪来。”

“不,是你们的功劳就是你们的谁也抢不走。放心吧我会报明父皇为你们请功的。”朱厚照高兴的说道,“走,去试试枪。”

“是,殿下。”

一会众人便来到了神机营军坊的外围,现在应该说是铁血军的军坊了。“准备好了吗?”看着几名工匠在大约一百步的地方安置靶标朱厚照问道。现在朱厚照是迫切的想要试一下这把枪的威力。

“准备好了殿下。”站在百步外,一名工匠朝朱厚照回信。

“好,开始了。”

缓缓的向后退出一步,朱厚照将将引药倒入引药锅,并合上引药锅盖,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所以不用事先清理,拧开装发射药的小瓶,将发射药从枪口倒入,将预先准备好的弹丸从枪口装入;再从枪管下抽出通条,缓慢的捣实弹丸和发射药;点燃火绳,然后把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也就是后来枪的击锤)上。由于此时引药锅盖是关上的,所以不用担心火绳的火星引燃引药造成走火。举着枪瞄着百步外的靶心,右手缓缓使劲扣动扳机。

“碰!”

子弹迅速冲出枪管向着百步外的靶心飞去,。

“噗。”子弹去势不见穿过靶心又向前飞出几十米才无力的掉在了地上。

“啪啪啪啪……”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百步穿杨”

“打中了殿下。”百米外几名工匠欢快的举起双臂欢呼道。

成了,按耐不住心中的惊喜,朱厚照飞快的跑了过去。亲眼看见靶心的孔洞朱厚照才确信这不是在做梦。中国再次成为热兵器最先进的国家,中国再也不会被列强欺负了。不会。

激动之下朱厚照当天晚上就去找了孝宗,向他禀报了研发出火绳枪的事情。接着两人又是展开了一番队火枪的大讨论,最后心满意足的达到自己目的的朱厚照回到了他的太**。

第二天早朝孝宗宣布成立完全独立的火器坊,专门负责生产火器事宜,并由朱厚照全权负责火器坊的事宜,同时任命吴大和孙域为工部员外郎,负责火器的研发事宜。

得到圣旨之后朱厚照迅速的在京郊铁血军的外面成立了火器坊。以前研发火器的军坊由于人员少占地少所以设立在在神机营内部,但是现在要组建完全独立于其他任何机构之外的火器坊了,自然不能再呆在铁血军了,并且即使想呆在那也没地方了。铁血军现在已经开始扩军了,以前人少还不觉得什么,但是现在人多了那点地方自然不够用了。最后朱厚照考虑之后把神机营搬动了铁血军的外面。

经过一个月的建造,一个更加专业化,更加规模化话的火器坊正式在中国出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火器研究走上了正轨。

“孙院长,现在全力生产火绳枪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看到火器坊正式开始开工了,朱厚照也松了口气。不过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火绳枪的生产能力。

“殿下,如果现在全力制造火枪的话,一个月可以制造一千杆。”孙域说道。孙域现在也是意气风发,得益于研制出火绳枪的功劳,他和吴大一起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虽然官不大并且还是在不受重视的工部,但是孙域仍然喜出望外。他以前是什么身份?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低贱的工匠,但现在终于当官了,终于可以脱离匠籍了。高兴之下连带着精力都无限提升,可以说现在的孙域可是斗志昂扬。

火器坊成立之后从工部那里有要来了两百个工匠,和以前的两百工匠刚好组成一个三百五十人的生产队,剩下的五十人则是组建了一个研究院,由孙域和吴大人正副院长。

院长这个词在中国也是被用了一千多年了。运用最广泛的是在唐朝。当时的御史或者拾遗都可以成为院长,最出名的莫过于杜甫了,杜甫曾将当过拾遗,故称之为院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