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笔趣阁 > 清明上河图 > 第六十四章 出巡

第六十四章 出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末靖康五年十月下旬,进入初冬时节不久,已经纷纷扬扬落了四五场雪,天气冷的邪乎。待潼关与河东两地的战事已经渐渐平歇下来,天寒地冻,士卒都冻的脸色发青双手发紫,握着冰陀子一样的铁兵器,根本不能再去做战。而经过一秋的消耗,原本养的肥健的战马也开始消瘦下来,需要好生养护,过得寒冬后必定是瘦弱不堪,难以承担繁重的战事。

这种情况下,金兵已经无力再战,缓慢退出潼关谷道,开始往洛阳、东京、河北等地退却,而退往河东,需得渡过黄河,而天气虽然寒冷,黄河要结冻到可以徒涉过河却仍然不大可能,渡口已经被宋军先期把守,甚至在几个重要的渡口,已经不顾天寒地冻,发动民工开始修筑城防,以防止金兵再次趁虚而入。

偷袭长安的战事,使得宋廷上下开始无比重视河防,加上河东已经部属重兵,新军在冰天雪地里又开始编集演练,比起国力,有了抗战决心的宋朝,虽然也是疲惫不堪,到底还是要比家底无比薄弱的金人要强过百倍。

战事虽然已经不再是朝廷关注的重点,但是因为大雪不停,更甚至夏秋之季的干旱,情形严重之极,使得皇帝与政事堂屡发诏书、政令,严斥各地官府注意抢险济民,开设粥厂,发放寒衣,以使民不受饥饿冰冻之苦。

到了靖康五年十一月上旬时,终于天有三日晴,一直压在人们头顶的黑云有渐渐疏散的迹象,可惜雪灾之势已成,虽然赵桓屡次切责督促,甚至越过政事堂,亲自下令罢免了几个县令,下入诏狱以警救灾不力的官员,登闻司的主官余平虽然不在长安。下属各司却侦骑四出,凡有推诿懈怠的官员,立刻上报,随时逮捕,在如此严压之下,因着条件所限,战争给地方的破坏,又有大量的民力物资大量耗费在前方战事上。还是有大量的灾情报告纷纷汇报到长安,冻饿死人地事开始还是新闻,后来已经成为平常事。

就是在长安城内,每天赈济不绝,甚至朝廷官府动员大量人力,到长安四周砍伐树木,无偿分发给贫民小户烧炭取暖,却仍然每天都有冻饿而死的贫民尸体由着长安各门抬运而出,有条件的自己安葬,无力安葬的。统一归放在官府设立的义庄内。

赵桓居于深宫之内。面临的每天都是关陕六路和河东等地的灾情报告,其余各路的政务都暂时顾及不上,全部身心都用在应对这一场天灾之上。种种办法用尽,却常常泛起一种无能为力地感觉。

看着案头的奏报,赵桓微微苦笑。

尚书左仆射兼长安府尹谢亮奏报:“臣亲至义庄,今日出城尸首计十五人,较往日已大为减少。陛下宵衣旰食爱民如子……”

冷冰冰的尸体数字之后,是这样的颂圣套话,现在看来,分外刺眼。

赵桓喟然长叹,手抚着冰冷的红木桌案,喃喃轻语道:“千百年积淀的历史知识又如何。天威之下,人力的力量太过渺小了。”

“陛下?”

侍候在侧的内侍不知皇帝有什么吩咐,只得躬身向前,用询问的眼神看着赵桓。

赵桓哑然,一时也想不到什么托词,想起自己这些日子来的打算,便挥手令道:“去召康承训来。”

见那内侍转身要走,赵桓又令道:“让他带着殿前司奉圣军副将以上,一同进见。”

“是。”

那内侍柔声媚气地应了。急忙前去传诏。

赵桓心中做了决定,倒觉得这温暖如春地殿阁内分外憋气,长吐一口气,信步到得殿门前,亲自动手,将殿门推开。

今日天气晴好,太阳光线强烈,洒照在空旷的殿前广场上,分外耀眼。

只是这阳光太过温柔,根本让人感受不到暖意,赵桓甫一出门,一阵冷风扑面而至,吹在他暖热的身体上,却教他不由得猛打了一阵哆嗦。

一把将内侍送上来地毛皮披风推开,赵桓咪眼去看这大殿外的世界。矮小的宫墙外,街道上兀自有残雪未尽,行人并不很多,纵是有三五人经过,也是畏畏缩缩,仿似不胜寒气。

他深深叹一口气,又猛然吸气,只觉一股冷风直入胸臆,凛洌清冷,令人分外难受。

因站着难受,便踏脚沿着汉白玉制成的石阶往下行走,不提防石阶冻滑,左脚一时控制不住,身子一斜,竟是跌倒在这大殿的石阶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