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笔趣阁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八百六十五章 兴兵伐吴

第八百六十五章 兴兵伐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郭嘉坐镇豫章,担任总监军,负责三路大军的全盘谋划,庞统、徐庶等人随军作为军师。

至于本来准备亲征的王旭则走不成了,因为吴国与魏国不同,吴国偏弱,论攻击力度远不如魏国,且南方边境地势对防守更为有利,若是按照预定计划北伐,那么楚国在南方的军事力量据险以守,问题不算太大。

相反,北方形势复杂,并且魏国也强大得多,当楚国主要力量集中到南方时,北方面临着极大压力,中部的南阳等地更是如此。诸葛亮必须亲自奔赴并州坐镇,田丰和沮授也必须抽调一人去往雍州辅助,南阳也需要抽调高层前去辅助。

如此一来,楚国最高层可谓是走了一半,剩下的事务将变得繁重,更缺少决断者。

现在的楚国疆域辽阔,各种重大事务多不胜数,内部权力分化也明确,王旭若是再走,遇到突发的重大事故,襄阳高层必定会出现各执己见的混乱局面,所以他只能留下。

襄阳发兵极为快速,当魏、吴两国得到快马传报时,三路大军的先锋部队已分别抵达豫章。这多少让两国有些措手不及,虽然他们都在边境集结重兵,不担心遭受突袭,可两国彼此间的联合部署却被打破,而重新协作布局又需要不短的时间。

吴国迫于形势,不得不迅速调整战术谋划,魏国则是徒自兴叹,他们的主要军事力量仍旧集结在遥远的黄河之北,两军若欲协同作战是不可能了。曹操召集群臣商议后,最终决定借助楚**力集中到南方的机会,趁机袭取黄河以西的并州,以及雍州之地。

这既是对他们最有利的策略,也是当前局势下,他们可以给予吴国的最大支持。

楚国在北方有玄武、北方和东方三个军团,再加上可以抽调的北军,总计也不过三十万,并且还有漫长的防守线,而魏国却倾尽力量,集结了五、六十万主力大军,兵分七路进军,对楚国造成的压力堪称巨大。

平北将军甘宁、平东将军鞠义、征北将军黄忠在诸葛亮抵达并州前,就先后快马传报仍在凉州的车骑大将军张辽和征西将军魏延,希望白虎军团在最短的时间内奔赴边境,充实兵力。

同时,三人也将此事传报襄阳。

这就是楚国北部边境的隐患,通路太多,地势四通八达,在集团作战时,防守范围很大。

若是在南方,就算有百万大军,如果渡不了长江那也是白搭,几万人控制住重要的渡河通道,同样可以有抵抗的办法,史上的赤壁之战便是利用南方地势特殊,以少胜多的典型。

楚国在南方的边境也是恰到好处,以群山为依托,真正可供大军通路的地方就那么多,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只要遏制住险要,兵力优势很难凸显,防御面积没那么广阔。

这么多年来,楚国总是将攻打更弱的吴国排在魏国之后,除了因为魏国比吴国更具威胁外,更重要的就是,南方以少数兵力就可以暂时阻挡吴国,而以北方的边境情况却是不可能的,不但需要大量兵力,并且负担很大、危险性更高。

车骑大将军张辽得到书信,迅速做出判断,认为若等到襄阳传令,那北方边境形势堪危,因而不顾将领没有调兵权的明文规定,果断与征西将军魏延率玄武军团东进驰援。

当王旭得到消息时,张辽和魏延等人已经率前部抵达前线。

对于张辽和魏延擅自调兵的举动,他并没有明言其对与错,而是仿似遗忘般将其淡化。

不久,他又快马传令边防军西军将领张南和何仪,命二人务必抽调目前西军的一半兵力出来,以最快的速度驰援北方战场。另一面,他也再度传令北方将士,令其务必以拖延为主,不与魏国主力硬拼,若必要时,可以放弃楚国所占据的并州之地。

相较于北方战场的严峻,南方战场则要轻松不少,吴国虽然多有良将,可终究实力偏弱,且在地理条件上对楚国没什么优势,掌握着豫章的楚国,完全可以肆意攻入吴国腹地,且兵力也占据着绝对优势。

陆逊率领的水军战力强大,各种战船性能超越吴国几个档次,有着完全的控制力,死死压制着周瑜,吴国水军能在周瑜的指挥下勉强周旋已是极为不易,根本无法策应主战场。

周智东进的大军虽然面临吴国精兵强将阻截,难以存进,可却成功牵制了吴国大量兵力。吴国也是没办法,他们虽然知道楚军的目的,可若是松缓这一路,那么一旦被攻破,周智可以直接杀往建业。

高顺在中路的突进可谓是缓慢,但却循序渐进,吴国受限于兵力,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接连有十余县被攻克,被迫一退再退。整个战场形势完全是靠太史慈、朱桓、董袭等良将苦苦支撑。

最顺利的则是赵云的南路大军,不到一个月就攻破庐陵,顺利与交州军会师,主力随之向着建业持续推进,交州军则负责清扫吴国残兵,控制各县城池,为三路大军解除后顾之忧。(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