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的商业运作在孙琳以及甄氏兄弟的努力下,已经逐渐走上了良性轨道,而刘宇给予商务部的指示是:在两年之内完成六百万的纯资金积累,同时加强自中平四年七月就开始的积蓄粮草的行动。
积蓄粮草的事情刘宇是早有准备,毕竟日后征战天下,打得是后勤,是补给,铜钱不能当饭吃,刘宇记得很清楚,战乱伊始的几年内,本来就有些凋零的大汉农业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人口的大量死亡以及战事的频繁发生,使得十三州内唯有荆、扬、益、交这几个初期远离战火的州还保持着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粮草的大面积短缺使得曹操等军阀的部队甚至吃人为生,而且不是暂时的,而是将人肉制成肉脯和肉干,当作常备粮食食用。做为知晓历史天机的人,刘宇当然不会傻到只会抱着那些铜钱傻笑。现在毕竟还是和平时期,钱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只要有足够的钱,没有什么东西买不到。根据历史记载,中平四、五、六这三年都没有明显的大灾大疫发生,民间的粮食年年都有富裕,所以粮草采办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如果以益州官府的名义在明面上公开采办粮草,这可是有积草屯粮意图造反的嫌疑的。所以刘宇才没有将积蓄粮草的任务交给户部和军机处,而是交给商务部负责,汉代虽然抑商,但却不禁商,应该说,汉代的商业流通性还是不错的,否则也不会造就出一批富可敌国的商贾。可问题是,让谁去负责这个事情。许氏不能负责这个事情,因为这么多年下来,许氏一族早就被打上了刘宇集团的烙印。让他们去负责收购,那和益州去收购根本没什么区别。甄家更不行,甄氏兄弟都是益州官面上的人物,连现在还留守在冀州主管新型马车的销售的甄逸都被当成是刘宇手下的产业,更不要说让他们去收购各地粮食了。没办法,刘宇只好和孙琳商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另外扶植一个新的商业势力。
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收购粮食的是新面孔,两三年内也不会有谁会怀疑到益州的头上来;二来,就是为了以后考虑。如今刘宇为日后厘定的国策,有一条就是改变抑商的政策,加大力度扶植商业的发展,用来分担农业方面的税赋压力,这就注定了商人的地位在日后的百年之见,将会发生相当大的改变,商人在政治方面的势力也将大幅度的提升,而现在刘宇手下仅有许家和甄家两大商业势力,如果继续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日后将会尾大不掉,不好制衡。所以第三方商业势力的建立是绝对必要的。这个新的商业代理人,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与现在的益州官面没有各种牵带关系;第二,并不是出身益州的世家名门;第三,要有商业头脑,懂得商业运作;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巴郡人,因为这个未来粮商的大本营就是设在巴郡的涪陵。
能一下子符合这么多条件的人也不好找,在不断的反复挑选之后,最后还是孙琳推荐了一个人,二十年前的巴东名士巴肃之子,巴梁,巴子仁。
P:下一更应该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