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52笔趣阁 > 香港大亨 > 第十章 尤德病逝

第十章 尤德病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总是悠闲的如同度假的生活让张毕玄觉得很不充实。静极思动,张毕玄想开家公司活动一下筋骨。

时间很快到了1986年12月5号,香港各大媒体报道尤德爵士因病逝世的新闻,整个香港各界顿时陷入集体哀痛中。

在香港历届总督中,尤德爵士算是能力出众的一位。尤德爵士向以热爱中国文学和中国语文著称。据称,他每天吃早餐的时候,都会阅览好几份中文报章。此外,尤德爵士的兴趣还包括步行、戏剧和音乐。他对香港教育和经济发展领域也做出卓越的贡献。他最大的贡献是促进了决定香港未来命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定,这为香港和平回归中国打下了基础。这份声明指出:中国恢复对香港地区(即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也于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地区交还中国政府。同时确定了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方针。中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中国政府会确保其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及民主制度可以维持五十年不变。这些基本政策都在《香港基本法》中列明。尽管,当时部分香港市民游行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定,不过随着时间发展,尤德爵士的功绩被所有香港人理解。

尤德在1982年上任总督之初,香港的高等教育仍旧在十分落后的阶段。当时香港只有两所认可的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而专上学院亦只有树仁学院和香港浸会学院等,可谓寥寥无几。而根据统计,当时香港亦只有2%的中学毕业生能享有在本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见及此,尤德任内对教育发展特别重视。后于1984年,他更分别见证了城市理工学院(今城市大学)以及香港演艺学院的成立。尤德也是体艺中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主要倡设者之一,惟两校要至他过身后,才分别于1989年和1991年正式成立。

尤德在1982年10月首次在立法局发表施政报告,当中曾表示要“建立一个鼓励市民发展干劲和进取精神的环境;只有在特别情况下,例如正常经营受干扰、工人得不到公平待遇、或本港声誉受损时,政府才会对工商及金融界进行干预”。后来香港经济虽然不景,他亦曾亲自率领贸易代表团访问英国、日本、美国和中国以推广本港的贸易,又颁布了不少管制和监察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和贸易各行业的法例,以整顿本港内部的情况。

尤德上任港督伊始,中、英两国元首曾经在1982年的时候就香港前途进行会谈。在会谈初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立场十分坚定,明确强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至今仍然生效。不过,中方立场却同样强硬,除了不愿作出妥协外,又表示中方必定要收回香港的主权。

尤德曾多次率领两局议员前往英国,与英国当局商讨前途问题。其中有次,在1983年6月30日,他曾率领9名行政局议员前往伦敦,并在7月4日谒见撒切尔夫人。尤德一行人在7月7日返港后,召开了记者会,席间,尤德公布了即将召开的中、英谈判中,英方代表团的成员名单。当中,尤德被包括在内,而且在成员名单名列第二。有记者问及尤德代表何方出席谈判,尤德则指自己是“以港督的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参加谈判”,事件立即引起了广泛讨论。翌日7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是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双边会谈。尤德先生是作为英国政府代表团的一个成员参加会谈的,因此他在会谈中只代表英国政府”,结果英国外交部不久即作出澄清,指尤德“当然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会谈”。

中、英代表团双方在1983年7月正式就香港的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但期间谈判一度未能取得共识和进展,遂促使港人的信心受到动摇,并引发了一轮信心危机。在1983年9月,受中、英谈判陷入僵局等因素所影响,香港股市出现股灾,港元大幅贬值,更曾一度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市面上随之出现抢购粮食等情况,多间银行亦出现挤提。港府其后在10月15日宣布实施联系汇率制度,以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才得以维系港元稳定。

虽然港元汇率得到稳定,但香港市民仍旧对香港前景感到忧虑。在1984年1月,港府批准调高的士的牌费和首次登记税,结果不少的士司机在九龙城集结,引起小规模的骚乱。其后在同年3月28日,英资的怡和洋行宣布把总公司由香港迁册至百慕大,即被社会各界视为英国有意撤资,结果对香港的前途更为担忧。

英方在1984年年中立场开始软化,表示将在1997年放弃香港的主权和治权,中、英谈判于是出现了明显的进展。最后在1984年12月18日,双方终于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确认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遂由此步入了所谓的“过渡期”。在“过渡期”期间,为了安抚民心,尤德提出兴建第二条连接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海底隧道,以及兴修由屯门至元朗的轻便铁路。在1985年9月26日,他又落实了《代议政制绿皮书》,于立法局选举中以间选手法产生24个议席。

但是,港人对香港的信心未有因为前途明朗化而回复。相反,不少港人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得悉英国政府无意向香港人给予英国护照以及居英权,又对中国对香港作出管治感到忧心,结果触发香港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当时社会上有能力的市民都选择申请移民到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等地,但由于港府担心会引起恐慌,尤德一直也不愿公布确实的移民数字。此外,斐济、玻利维亚和伯利兹等小国更纷纷来港开设办事处,企图吸纳投资移民。移民潮在此后一直持续,至主权回归前夕才稍为出现“回流”的现象。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在当时的英国引起颇大争论。一些人对于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能够与中国政府达成这一协议感到奇怪。实际上,英国在谈判桌上并无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法阻止中国收回新界,又不能将香港分割,而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也不可动摇。

然而,很多评论指出英国在谈判桌上的立场处于弱势。香港并非一个军事上可防护的地方,再加上大部分的食水和食物供应来自中国内地的广东省,在经济上,乃至于双方协定上,只归还新界给中国,保留香港岛与九龙半岛是不可实行的。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市民在不能预见香港前景的情况下,对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崩溃导致整个香港经济因而受到拖累。在新界的土地租借争拗也是一个问题。事实上,在70年代晚期,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之时,最后商讨的议题就是和土地与财产有关。

1986年10月,尤德接待第二次访问香港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此时他的健康状况已开始出现问题。12月,尤德率领香港高层经济贸易代表团到北京,为香港贸易发展局北京办事处主持开幕典礼,并主持香港产品在北京首次举办的展览会开幕典礼。尤德原定在12月5日返港,但在当日清晨时份,他于下榻的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心脏病突发,在睡梦中去世,享年62岁。

12月6日晚上,尤德的遗体用飞机运回香港。12月7日,香港政府在港督府举行尤德爵士吊唁仪式。12月9日上午,港督府举行丧礼,丧礼以最高级军事荣誉形式进行,而他的灵柩在多名港府官员和立法局议员护送下离开港督府,灵柩运抵圣约翰座堂,随后在座堂举行安息礼拜。尤德的遗体火化后,骨灰由家人带回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墓园安葬。

当人死亡,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平凡的人被历史淡忘,历史专门为不平凡的人记录他的身平,功绩或者耻辱,统统被刻在历史柱子上。

张毕玄等人感到整个香港仿佛沉默了,许多人从香港市民从内心发出为这位一心为香港前途奔波的老人逝世而哀悼。

悲伤的氛围是会感染的,张毕玄心头也泛起淡淡的惋惜情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