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宣说。
“算了,已经告过一回了,不差这一回,我不伤心了,这都是他母亲的原因,和孩子没有关系。”
赵子宣还为孩子说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开庭的那天我去了,法院当庭就判了,孩子一分拿不走,那是父亲应该有财产,如果死了后可以,活着没有拿的,愿意给,那是给的,因为他已经尽到了父亲的责任了。
挺痛快的事情,赵子宣并不高兴,阴着脸,我知道,那是一种痛。
但是,赵子宣是永远不会恨儿子的,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那天,我和赵子宣在酒吧喝酒,他哭了,捂着脸痛哭起来。
儿子的事情又让赵子宣和对象的发展受到了阻止,他很痛苦。
我再找到了赵子宣的前妻,我们聊了。这个女人更是要命,就是和赵子宣复婚,不然就让他下半生难过,有这样的妈,儿子也会受影响,我跟她聊不通。
我去赵子宣那儿。
“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她法院也告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孩子呀!”
“你活在孩子里吗?你儿子二十四岁了,什么不懂?这样的儿子不要出罢了。”
赵子宣听我说这话,也是呆住了,半天不说话,我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赵子宣的电话。
“我下个星期结婚,帮我把事情办一下。”
我听了愣住了,看来赵子宣是下了决心了。
我安排公司的两个员工,办这件事,要最好的饭店,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婚礼的那天很风光,可是刚开始不久,赵子宣的前妻和儿子就来了,我早就知道有这手,五六个人把他们架到了一个房间里,我进去了。
“这件事你们自己想,想明白了呢,就走,想不明白呢,我也跟你们没话。”
我知道这犯法,可是没有办法。婚礼顺延的结束了,我再进去,这娘俩说是想开了,其实我知道,这事没完,这个女人就是缠上了赵子宣。
“你们想要什么?”
“画廊,一个,一百万,我们就放过他。”
“你们想想,他给你们的还少吗?你们不在太过了,这样,给你们三百万,这事你们认不?”
他们想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给林小媚打了电话,说了这事,她去银行了,拿了一张卡过来了。
这两个人走了。我还是担心,这三百万拿出去了,我们没有和赵子宣说。
我们以为这事会平静下来,可是并没有。
苦逼的赵子宣,是被这孩子和这个前妻缠上了。
这个口子还是要从孩子身上撕开,只有这个孩子可以左右这一切,可是这个前妻不知道对这个孩子说了什么,让孩子对赵子宣产生了仇恨,这是绝对理解不了的事情。
感情这事是很难说的,痛肯定是的了,像皮筋一样,都拉得紧紧的,不松开就罢了,但是有一方松手了,对方就会被抽得生痛,那么赵子宣松手了,把那个女人打痛了,这事就麻烦四起,是报复也好,是痛恨也好,是放不下感情也好,最终还是要走出去的。
那天我万万没料到,赵子宣的混蛋儿子竟然拿着菜刀来了,把赵子宣吓了一跳,我坐在一边没有动,儿子打老子,儿子砍老子,在这个道德底线已经被洞穿的世界里,发生并不奇怪,我也相信,这一刀有可能会砍下去。但是,我不会让他砍第二刀,菜刀一刀砍在头上,是不会砍死人的,那么就这一刀下去,赵子宣就完全可以解脱掉了。
赵子宣慌了一下,就冷静下来,坐下了,他知道,要来的迟早都得来,他大概心痛比死还难受,所说的,他已经不觉得死有多难受了,多么害怕了,多么恐惧了。
赵子宣的儿子指着他说。
“别以为给我们三百万就完事了,我们要你财产的三分之二,因为我们是两个人。”
这胃口是够大了,赵子宣已经和前妻离婚了,那么离婚的时候已经拿到了那些财产,这是婚后赵子宣自己赚的财产,从法律上来讲,这个前妻已经没有资格来分这财产了,那么儿子呢?赵子宣只有抚养的义务,他没有死,这些财产还不是他儿子的,就是他死了,也不一定是他儿子的,他的遗嘱还是主着决定性的作用,何况他还在再婚,如果有可能,再要一个孩子。恐怕赵子宣是绝对不会要孩子了,有这么一个孩子,已经让他伤心至极了,他还能要吗?
“你没资格,你妈也没有资格,就是那三百万,也是我同情你们,给你们的。”
这话赵子宣显然就是想激怒这个孩子,我觉得让这孩子再深走一步也好,让他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他自己的世界。
这倒霉孩子举刀就确,一刀就砍在脑袋上,血一下就窜出来了,这孩子也傻了眼,瞪着眼睛看着,刀掉到地上了。
“我告诉你,从此我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了,我会找律师办这个断决父子关系的手续,我这次不追你任何的责任,如果我报警,你得进监狱,你母亲也不会好到什么地方,这是你母亲指使的,我希望你以后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听这话,赵子宣早就把一切想好了。
这熊孩子听完,一个高儿就跑没影子了。
我和赵子宣去了医院,缝了六十三针,这一刀砍得不轻,赵子宣并没有当回来,也许现在的心里的痛,已经达到了个极点。这就像是有一个更大的伤口,那么小的伤口似乎就不算什么事情了,如果没有大的伤口,那么小的伤口却显得那么重要了。这就是像在一个公司,或者单位,只有一个大学生,那就显得那么被重视,可是忽然来了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那么这个重视就完全的被转移了,这便是社会的一个强硬哲学,所以人都拼了命的想拿到这个第一的位置,这也叫转移第一规律。
小孩子最会玩这个转移第一规律,尤其是三五岁的孩子,看来这第一规律是人的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