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而言,中国球会花费着数亿人民币甚至以明显高于球员身价的转会费买进外援时,试问,有哪家俱乐部想过把这些投资转移到青训足球?
在国内只顾眼前的“金元足球”面前,这不仅是行不通的,也是等不及的。不少土豪球队“任人宰割”般买回经纪人操控的留洋小将,却也找不出自家青训的可用人才,难道不是一个笑话吗?
或许对某些球队而言,投资未来并不是他们的选项,一个眼前的冠军(亚洲冠军杯或者中糙)才是如此重要,因为谁知道足球在中国未来还会不会如此这般火爆呢?
或许会有人问,德甲球队如此不顾成绩只求培养年轻人,球迷能乐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属于长期工程的青训确实无法满足球迷的眼前追求,不过如今的累累硕果早已让球迷彻底融入到青训的支持行列,因此,青训观念如今不仅集中在俱乐部层面,更是深入德国球迷的心中。
通过对德国足球的介绍再反驳一个在中国弥漫的错误观点:踢球与学业相矛盾,即沉迷踢球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学业压力导致孩子们无法从事足球运动。
呵呵,知道掌喆天的学历吗?
人家是双博士双硕士学位,但掌喆天从来不说自己是学霸,反而自称自己学习天赋一般,这些学位靠的是勤奋。
德国的现状是虽然重视培养青少年足球,其实德国人更重视年青一代的学业发展。
孩子们的足球训练与学业时间相比几乎微不足道,如小球员12岁起每周仅有四次常规训练,但是俱乐部要求他们每周必须完成30个小时的文化课。
一位青训教练解释:“我们都知道这些孩子的大部分最终不会成为职业球员,所以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学业,让他们首先了解足球以外的世界。”
为什么掌喆天的成熟和年龄不相符?
为什么掌喆天面对豪门的橄榄枝而丝毫没有同年龄球员那样欣喜若狂?
为什么掌喆天敢怒怼足协和体局,敢退出国足和换籍?
因为他知道,足球以外的世界的精彩,而且,离开足球,他照样能活的潇洒,照样能在其他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马克维茨就曾私下说过,老板的智商和情商,加上财商,他不踢球,去经商,做足球经纪人,都能混的风生水起。
无欲则刚,掌喆天的从容自如反衬出全局长的幼稚无知,当他以为重罚能令掌喆天收声和低头,谁知道,人家根本就不怕。
他根本不知道,掌喆天最后选择祖国,是足协和马塞洛·里皮求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