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令吉本,演义中则设定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说他与董承、王子服等人密谋刺杀曹操,借着给曹操疗治头风病的机会,暗下毒药。…≦,结果因为董承家奴秦庆童的告密,让曹操有了准备,当即拿下吉平,并趁机搜杀了董承一党。演义中还有诗赞曰:“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太医令秩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在官场上是个小角色,而演义中说吉平不过一名普通太医,那就更没谁会去注意了。然而是勋不同,他是了解原本历史的,并且前世不仅仅读过演义,亦曾多次通读志书及相关史料,尤其对于演义之刻意虚构,与历史不契合处,做过专门的研究。所以他一听吉本之名,立刻就想起来了——我靠这又是一个大“反贼”啊!
演义中的吉平,固然以真实历史上的吉本为模型,但二人的事迹却迥然不同。吉平参与的是董承的谋反,时为建安五年(200年)——在这条时间线上则为建安六年,而这条时间线上的董承假称衣带诏谋反,也提前了,是在建安三年(197年)——吉本参与的却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耿纪、金祎等人在许都发动的叛乱。
原本历史上的建安二十三年,是何种政治环境呢?当时曹操不但封藩建国,成为魏公,而且还进位魏王。建天子旌旗。那真真正正距离篡位只有一步了。再想挑出个中间环节来,除非象王莽那样做假皇帝……曹操把王国都城和统治中心设置在邺县,与其世子曹丕等皆居于彼处,许都朝廷基本上放空——否则也不会一年多以后关羽北伐,前锋逼近许都,要惊得曹操差点儿迁都了。
这一年的正月,少府耿纪、司直韦晃,以及京兆人金祎。与吉本父子(吉邈、吉穆)一起在许都发动政变,聚集了家仆和闲杂人等一千多名,趁夜攻打留督许事的丞相长史王必,因为有金祎派人做了内应,王必大败,中箭而走。王必平素与吉邈向来交好,又不知道对方也参与了逆谋,就想跑去吉邈府上求助。一说他被手下人劝止了,说:“今日事竟知谁门而投入乎?”一说是还没进门,就听到吉家人询问:“王长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吓得掉头就跑。总之等到天亮。王必还活着,逐渐聚拢残部。并且得到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的协助,终于平定了叛乱。
可是最终王必还是因为伤重而挂了。王必虽然职务不高,却是曹操驾前第一宠臣,曹操为此怒发如狂,当即跑到许都,把汉臣来了趟大清洗——“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演义中也有提及此事,但是因为已经把吉本(吉平)给提前用了,故而仅言其二子,加上耿纪、韦晃、金祎,称为“讨汉贼五臣死节”。
总之,这事儿是勋是清楚的,所以当初出任光禄勋,曹操把耿纪耿季行派给他当副手,他就多少有点肝儿颤。然而耿纪此前参丞相幕,做事精细、勤勉,深得曹操喜爱,你没有真凭实据,总不好说他心向汉室,将来必会谋反,要曹操提前加以防范啊。
其后曹操封藩建国,是勋一门心思趴在对魏国官制和选举制度的设计上,就把这碴儿彻底抛去了脑后——历史已经给改得面目全非啦,原本该造反的,是不是还会反?那真是谁都预想不到。至于耿纪留在许都,得以迈上跟原本历史相同的少府的高位,是勋甚至都未及关注,而即便关注了也不会往心里去——如今魏官才是实的,汉官都是虚的,有多大权柄,能闹出啥事儿来?
况且近两年形势亦倾向于曹家——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再加上曹操本人并不居于许都,又有谁敢来虎口拔牙呢?总结历史教训,欲败权臣集团,必须达成两个重要前提,一是把天子抓在手里,二是直接斩首权臣本人。那些伏刺客、献毒酒的事儿就不用提啦,桓帝诛梁冀,就是急派黄门令具瑗并司隶校尉张彪率骑士、虎贲、羽林等千余人围其府邸,冀乃自尽。
再往后瞧,司马懿主持的“高平陵之变”其实挺危险的,因为光奉了个太后,既没得着天子,也没能第一时间干掉曹爽。若曹昭伯用桓范之言,“以天子诣许昌,征四方以自辅”,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也——不过那猪头三曹爽自己就先降了,算是特例中的特例。
所以原本历史上的耿纪、金祎等人就是在冒大险,即便他们真能击败王必,控制许都,进而挟持天子,也未必能够动摇曹操的根基——关键关羽正图谋北上,距离许都比邺城近便许多,所以他们想依靠刘备势力做外援。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操同样不在许都,耿纪等人同样还没聚集起多少党羽来,在外无关羽的情况下,起事的成功率就低至可怜,是勋觉得,他们也没那么傻吧?故此未加关注。